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拿下“双第一”,这是安徽历史上首次。去年,安徽不断超越自己,与位居榜首的汽车大省广东不断缩短距离。在追赶的过程中,安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汽 ...
![]() 安徽善造车,名不虚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2个月,安徽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拿下“双第一”,这是安徽历史上首次。去年,安徽不断超越自己,与位居榜首的汽车大省广东不断缩短距离。在追赶的过程中,安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了“双第二”。 从“双第二”到“双第一”,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安徽做了啥?一举逆袭,站在了产量“新高位”。安徽汽车产业又是怎样“换挡提速”的? 这个“双第一”,含金量足。从前两月总产量看,安徽汽车产量高出第二的省份6.83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出第二的省份3.55万辆,两者相加超过10万辆。从增速看,更是轰出了强势的“推背感”——安徽汽车、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分别为21.3%、132.1%。高位增长的上扬曲线中,新能源汽车更是“一路疾驰”,冲出了“新速度”。 造车,安徽为啥行?其实,生产汽车并不容易,玩的是高科技、新技术,特别是在各地加力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竞速,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超越自己、领先全国的。 这“两把刷子”,就来自于专注于创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政府的全方位牵引下,安徽充分用好中国科大、安徽大学等高校,推动校企、院企密切协作,促进“产学研”合作,让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凭借技术“出圈”、靠着智慧致远。 汽车跑得快,全靠产业带。即是产业,就要有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做支撑。在安徽,不出省,就能独立造出一台新能源汽车。江淮、奇瑞、蔚来、长安、比亚迪、大众、汉马科技这些知名车企,都是安徽名副其实的整车企业。 整车企业这么多,关键在于安徽在省内布局了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产业链条。宣城专长于橡胶和制动系统制造,六安对氢燃料电池颇有造诣,蚌埠、阜阳、黄山、宿州分别专攻玻璃、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云计算……深耕科技,各扬所长,多臂协同,安徽举全省之力,托举起了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双第一”的喜人成绩。今天,俯瞰江淮,2800多家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择一尺宽,深掘一口井”,成为了汽车产业链上的“翘楚”。“家底”厚,动力足,安徽冲至汽车界“榜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能造成,还要能卖车,才能激活整条产业链。去年,安徽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安徽汽车不仅在国内满地跑,更在世界占据相当份额。销路广、口碑好,安徽汽车的“未来已来”。 “无淮不成军”,这是汽车界对安徽的认可。畅想未来,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安徽将成为全球汽车、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极。 迈上全国产量“双第一”,这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提速,从来没有容易二字。技术迭代的压力、市场竞争的考验、国际化市场的扩容,都提示安徽还需要“跳起来、摘桃子”,找准赛道加力“往前赶”,培育出更多汽车领军企业,进一步擦亮安徽“智”造靓丽名片。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宛新平 已注明著作权归属所有及作者,非用于商业用途。文章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