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奋勇争先 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发有为、奋勇争先,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争取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安徽贡献。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我们要把总书记的期盼要求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行动纲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战新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重点技术、关键技术、战略技术研发,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政府副市长杨善竑表示,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激发管理、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活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提供坚实支撑。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翁清雄表示,安徽在保持现有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优势的同时,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这些未来产业。要把握“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金融支持”全链条创新规律,聚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聚变能源等战略领域,充分发挥中国科大等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的作用,打造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数智化改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论述,让我感到肩上有了更重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姚金健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轩高科持续构建以材料科学和数字科学为基础的能源科学体系,坚持“做一公分宽、一公里深”,加快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牢牢占据技术制高点,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 当前,我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总书记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安徽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安徽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东和认为,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打造科创产业高地,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做强合肥都市圈增长极,大力推进皖北振兴,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认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当前,国家正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需要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通过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让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正激励广大企业家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聂磊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他将把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作为履职重点,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指路领航。7100万江淮儿女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干劲,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昂扬奋进。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 “我省正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综合协调处处长董楠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两会部署,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加强与沪苏浙各层级各领域合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我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稳健有序。去年,我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投资占比达31.4%。省商务厅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加快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推进中国(安徽)—泰国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在东南亚、中亚、中东、东欧等地建设新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争取让更多“皖”字号设备、技术、服务、标准等“走出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会长徐淙祥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我们种粮农民树立了信心、增添了干劲。”徐淙祥说,我们依靠科技种粮,打造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粮食生产示范田,为全县粮食生产树立标杆,引领全县粮食产业向优质高产转型升级。他表示,将继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多种粮、种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总书记指出‘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 全国人大代表、全椒陈浅综合养殖总场场长刘茜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做大做强区域品牌,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慢性病防治事关家庭幸福、民生福祉,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说,要全面整合慢性病监测、筛查干预、诊疗等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慢性病防治信息系统,为慢性病的“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化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完善慢性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如依托医保基金建立慢性病预防基金、发挥社会商业保险补充作用,为慢性病预防提供长效资金保障。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以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处长唐晓峰表示,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创业安徽建设为牵引,以“家门口”就业行动为抓手,实施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更多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此外,将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强化政策性岗位和市场化岗位供给,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以创业城市建设为引领,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和创业工作机制,强化产业、人才、平台、能力、资金、服务等全要素创业保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潜能。 (记者 吴量亮 李浩 范孝东 李明杰 刘良慧 方舢 王弘毅 汤超 彭园园 朱卓)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吴量亮 李浩 范孝东 李明杰 刘良慧 方舢 王弘毅 汤超 彭园园 朱卓 已注明著作权归属所有及作者,非用于商业用途。文章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