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 安徽要闻 查看内容

安徽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勇挑大梁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

来自版块: 安徽要闻
25
0

3月5号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安徽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挑大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

勇挑大梁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3月5号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安徽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挑大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争取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安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吴梅芳

  作为国家综合科创中心的安徽,更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打造“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的担当。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连新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讲话,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我们作为毗邻江苏的省份,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想着一定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拼搏进取,努力地推动安徽的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赛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何淳宽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讲话,特别提到了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我们备感振奋 倍增信心,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一批高能级的产业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霞

  我们要结合安徽的实际,尤其是要瞄准总书记给我们提出的“三地一区”战略目标,来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把我们的所长和国家的所需,安徽的所能几个方面的有机地结合起来。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静

  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落实好总书记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要求,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创新者,推出更多顺应时代需求、百姓喜爱的精品力作。

  当前,安徽正坚持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往前赶。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勇挑大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 副主任 王贻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员,我们将继续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前沿领域,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 中方厂长 韩维信 

  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

  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李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我们将不断深耕文化产业领域,在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不断创新。

  九华华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令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温暖、非常振奋。作为创新型医药企业,将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加速技术攻关,在生物制药赛道上展现民企担当。

  六安市发展改革委 主任 朱晓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我们将充分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深化与上海的对口合作。

  亳州市谯城区汤陵街道丰水源社区 党委副书记 赵威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 二级教授 王泽强

   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安徽贡献。










文章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已注明著作权归属所有及作者,非用于商业用途。文章
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已注明著作权归属所有及作者,非用于商业用途。文章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广告合作邮箱:hezuo@dawanonline.com 投诉邮箱:tousu@dawanonline.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dawanonline.com
Copyright ©2024-2025 Dawan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